整装待发,剑指前路
在6月18日教学8楼8201教室,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会议中,刘文哲老师点明野外实习是拓宽专业视野的宝贵窗口。刘老师妙趣横生地介绍专业内容,描绘实习基地的独特风貌,细致规划人员分工。鼓励大家抓住机会,在实践中验证知识、锻炼意志。辅导员范铭沁老师围绕安全与纪律展开叮嘱。以规则明确纪律边界,倡导互帮互助,凝聚团队力量。这些工作很好的保障了此次实习的安全性,并明确了此次实习的行程以及目标。
脚落秦岭,眼揽新光
朝露未晞,暖阳漫过旬阳坝层叠的山峦。6 月 23 日,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师生们迈入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旬阳坝的秘境,拉开了一场充实难忘的野外研习序幕。这是一场课堂所学与自然馈赠的碰撞交融。让我们循着文字勾勒的轨迹,感受这场满溢热爱与执着的 “探索之行”。
6月24日-6月28日,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启了动物组实习。
晨雾探林
清晨 6 点,天刚蒙蒙亮,旬阳坝的山林还浸在带露的静谧里,生命科学学院的师生们已踏着晨雾整装出发。老师们手持望远镜走在前列,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不时抬手示意大家放缓脚步 —— 枝桠间刚掠过一道栗红色的影子,是北红尾鸲正抖落羽翼上的朝露;不远处的栎树上,几只强脚树莺在叶间,细碎的鸣啭像撒了把银珠子,脆得能滴出露水来。
网罗秦岭虫影
深入秦岭腹地的原始森林,从溪畔石缝里的石蛾幼虫,到树梢间跳跃的竹节虫,到野花上驻足的弄蝶,一只只形态各异的昆虫被小心收入采集盒,成为破解秦岭生物多样性密码的珍贵标本。
暮色漫过秦岭林梢,老师们搬出便携灯具与白布。支架稳稳撑起幕布,灯管亮起暖黄光晕,在暗夜织出一片温柔陷阱。飞蛾振着鳞翅扑向光海,甲虫循着光晕爬来,我们屏息用吸虫管轻吸,将沉醉的小生命悄收进标本盒。
踩着晨露踏进小茨沟,挽起裤腿踏入微凉溪涧,老师们示范着翻动青石,我们手持抄网蹲身细寻。石缝间的石蛾幼虫、水草旁的豆娘稚虫,都被小心舀入网中。
回到基地后,同学们开始动物标本的制作。镊子轻夹,胶水细粘,将秦岭林间的虫羽定格。压平、干燥、封装,每道工序藏着专注,让转瞬即逝的生机化作永恒标本。
动物组的阶段就到此结束了,在动物组实习过程里我们学到了很多,也了解到了很多制作标本的知识,让我对生命也有了更多的敬畏。我们带着更多的知识与希望向植物组进军,继续加油!
6月29日-7月4日,我们迎来了植物学野外实习,走进大自然的课堂,开启了一场与植物的深度对话。
草木标本记
大家精心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记录本、标本夹、采集袋、高枝剪……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对未知植物世界的好奇与渴望。带队老师们也反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实习要求,为这次野外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了第一次的植物观察与采集。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
在采集过程中,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将植物标本采集下来,仔细地记录下采集地点、环境和特征等信息。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采集,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整理标本,现场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返程后,下午便开始学习标本的制作。所需的“秘密武器” :从锋利的修枝剪,用于精准采集植物样本;到柔软的牛皮纸,帮助快速去除植物水分;再到结实的标本夹,为标本提供稳定的压制环境,每一件工具都承载着标本制作的关键使命。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迎来了标本展示。同学们首先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标本,摆放得整齐、美观,突出植物的主要特征。标签纸的左上详细记录下植物的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等信息,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
结束了植物学的考核,就到了返程的时候。我们识草木一百余种,晨露沾衣辨叶脉,暮色寻虫记生态,方知一草一木皆生命密码,书本知识终要扎根大地才鲜活。
林风之语,笔录长存
这次野外实习像一场沉浸式的自然课,动物与植物实习各有各的精彩。抓昆虫时,看着蝴蝶停在叶片上时翅尖的纹路,或是捏住甲虫鞘翅时它细微的挣扎,忽然觉得课本上的“昆虫纲特征”有了温度。植物实习则像一场“寻宝游戏”,低头捡起一片锯齿状的叶子,对照图鉴辨认出是某种蔷薇科植物,那种从陌生到熟悉的成就感很奇妙。
风吹过草丛时,不仅听见虫鸣,也看见不同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原来自然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生长。
——冯乐彤
在野外实习当中,我体会到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温柔的同伴。
动物实习时,为了抓一只好看的蝴蝶,常常屏吸蹲守许久。辨认昆虫时,同学间互相争论“这是凤蝶还是粉蝶”,最后查资料确认答案的过程,让人更加开心。植物实习则让我感受到自然的“包容”。同一株植物,在向阳处长得高大,在背阴处却长得低矮,原来它们会根据环境调整自己。而那些与自然共处的瞬间,都被悄悄藏进了标本里。
——何语晴
6 月下旬的秦岭山间,十日野外实习在晨雾中拉开序幕。清晨六点,师生们踏着朝露进山寻鸟,我们挽起衣袖入林捕虫,暮色四合时最是热闹,灯诱装置在林间亮起暖光,飞蛾、甲虫循着光晕而来。
镊子轻夹标本,胶水细粘固定,每道工序都藏着专注。秦岭的草木虫鱼皆成课堂,师生协作的默契、自然馈赠的惊喜,让转瞬即逝的生机化作标本里的永恒,更在我们心间刻下对生物多样性的敬畏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