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张瑞昌老师作“植物间的正相互作用”学术分享
发布时间:2024-10-28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10月24日中午,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第二十七期“青年学者讲坛”于博望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邀请张瑞昌老师作为主讲嘉宾进行学术分享,三十多位学部师生参加,报告由付爱根教授主持。

(付爱根教授致开场词)

张瑞昌老师首先介绍了正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也称为促进作用,指的是在同一营养级内,两个物种间至少对一方有益的相互作用。本次讲解中,张瑞昌老师主要阐述了正相互作用的含义、作用机理、研究方法、关键理论,以及未来的研究进展与计划。他还探讨了植物间正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这一研究对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的重要意义。

随后,张瑞昌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植物间的相互作用。他指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动植物之间的负相关作用表现显著,所以正相关作用在大约两三个世纪内并未引起生态学家的关注。正相互作用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书中提及了一些物种间的协同关系。张老师还强调,直到《植物群落当中的正相互作用和它的依赖性》一书出版后,这个领域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接受,并展开大量研究。

(张瑞昌老师作学术分享)

接下来张瑞昌老师讲解了正相互作用发生的机制,主要包括直接促进机制和间接促进机制。张老师指出,正相互作用中的间接促进作用在植物之间发生的更多,例如协同防御、竞争网络等,并且分享现在比较统一的研究参数RII,同时指出现在研究植物之间相互作用使用的是基于个体的模型算法,该模型中的具体算法是张老师课题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

张老师随后分享此领域中关键核心理论——胁迫梯度假说,即正负相互作用的大小或频率会沿环境梯度呈现相反的变化,即竞争在良好环境中占主导地位,但随着环境胁迫的增强,促进作用会超过竞争,同时这也是张老师主要研究方向。张老师提出,促进作用的结果由影响和响应共同决定,目前已经提出密度依赖的胁迫假说,并据此开展了室内实验验证。

最后,张老师对本次分享进行总结与展望:实验室目前已经开展理论研究,构建理论模型,但是对于模型的验证一直是开展模拟研究或在温室中进行实验,因此之后研究会在秦岭地区开展野外实验,并对已提出的理论模型进一步推进到定量描述。

报告结束后,张瑞昌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张瑞昌老师对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本次学术分享报告会圆满结束。

(张瑞昌老师答疑解惑)

互动彩蛋:

问:相互作用强度的计算往往用生物量(生长),那对于植物的不同指标,比如繁殖跟生长,这种正相互作用是完全一致还是相反的?

答:确实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RII的计算常用生物量是因为它是连续型数据,相比之下,离散型数据例如繁殖统计比较困难。但是繁殖或者存活率的增加确实有可能是以生物量作为代价,用我们的一个例子说明,我们在探究拟南芥响应的时候发现,确实存在一种情况对繁殖和生存的影响很大,但是对生长没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