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活动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党建思政 >> 党建活动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红色基因”党员宣讲团开展“党史中的生命科学史”系列微宣讲活动(四)
发布时间:2025-07-06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回望党领导人民在生命科学领域开拓奋进的光辉历程,大力弘扬党领导下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服务人民的宝贵精神,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师生争做生命科学前沿的探索者、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者、崇高科学精神的传承者,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红色基因”党员宣讲团推出“党史中的生命科学史”主题微宣讲系列。今天推送第四期《"磁共振里的红色匠心"——医疗器械国产化背后的党史科技征程》。

主讲人介绍:

刘士悦,女,汉族,2024级生物学专业硕士,荣获2025年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红色基因优秀宣讲团成员称号。

主讲原文:

大家好!在实验室使用磁共振仪采集细胞影像时,看着屏幕上清晰的三维图谱,我总会想起本科在博物馆见到的老照片——1980 年代医院里,一台进口磁共振仪被铁栏杆围住,患者做一次检查要花掉半年工资。而今天,我国自主研发的7.0T 磁共振仪已跻身全球顶尖水平。这台精密仪器的金属外壳里,藏着一段党领导科技工作者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奋斗史。今天,请让我以"磁共振之父"沈允钢的故事为线索,解码这场科技突围背后的红色密码。

一、技术封锁:党旗下的攻坚号角

20 世纪80年代,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被西方国家垄断,一台进口设备售价超千万美元,相当于当时一家省级医院全年经费。1986年,邓小平在视察中科院时指出:"医疗设备不能总靠进口,中国人要造出自己的'眼睛'!"党中央将 MRI 研发列为"七五"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委紧急调拨500万元,在上海成立医学影像设备攻关组。团队带头人沈允钢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是党培养的物理学家,必须用科技报国的信念击碎技术封锁。"

当时团队面临三重绝境:国际上对核心技术严密封锁,国内连磁体绕组的特种导线都无法生产,实验室设在旧仓库里,夏天高温导致设备频繁死机。老党员陈志强带着队员用土法测试磁体稳定性,在黑板上推导上万组电磁方程,沈允钢常说:"党把民族的科技尊严交给我们,就是把患者的希望交给我们,哪怕用算盘计算参数,也要算出中国人自己的磁共振。"

二、十年破壁:党的统筹下的科技会战

(一)磁体攻关:从绕线车间到超导突破(1987-1992)

沈允钢带领团队走遍全国20家线缆厂,终于找到能生产铌钛合金导线的企业。为测试磁体性能,他在零下269℃的液氦环境中连续工作72小时,手指被冻伤仍坚持记录数据:"核心部件不亲手测,怎么知道能不能扛住临床考验?"这种"以身试险"的科研精神震撼了团队。1992年,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0.28T永磁磁共振仪,图像分辨率达到国际同期水平。

(二)系统集成:从零部件到整机国产化(1993-1998)

首台样机问世后,新问题接踵而至:进口射频线圈价格高昂,占整机成本40%,且维修需等待国外工程师数月。党支部召开"技术民主会",刚毕业的党员王琳提议:"用国产微波元件改造线圈!" 团队历经300余次试验,创新推出基于陶瓷介质的射频系统,成本降至进口件的 1/5。

(三)临床推广:一场产学研协同的突围战(1999-2005)

在党中央"科技成果转化"的号召下,数百名科研人员带着设备进驻医院。山东某医院里,党员工程师李建国在CT室和MRI室之间来回奔波,用三个月时间调试出适合中国人体质的扫描参数;上海瑞金医院的医生们编写出《国产MRI临床操作手册》,用病例数据反哺技术优化。到2005年,国产磁共振仪在全国医院的占有率从不足5% 提升至35%,检查费用降低60%。

三、数据见证:从技术依赖到全球领跑

1986年我国磁共振仪国产化率为0%,而到2023年联影医疗推出的7.0T 全身超导磁共振仪,已实现97%核心部件国产化,同期美国同类设备国产化率为85%。设备成本从进口时的1200万元/台降至国产机的300万元/台,成本降低75%。科研团队从最初的30人发展到全国5000人协作,规模达到国际同期项目的3倍。中国创造了三个 "世界第一":第一个实现超导磁共振仪全链条国产化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将 7.0T 设备应用于临床的国家、第一个建立 "医工结合" 医疗器械创新体系的国家。2023 年国际医学物理年会上,沈允钢弟子顾宁感慨:"这是党带领科技工作者交出 '中国答卷'。"

四、精神传承:从磁体到量子计算的科技接力

去年在参观国家量子计算实验室时,我看到科研人员正在调试的超导量子比特系统,其冷却技术竟与磁共振磁体同源。项目带头人、党员科学家潘建伟说:"当年沈老用'土办法'绕出磁体线圈,今天我们用量子技术突破算力极限,但'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信念从未改变。" 从1980年代的磁共振攻关到2020年代的量子计算突围,历史反复证明: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是我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根本保障。

作为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实验台上的移液枪不仅吸取试剂,更承接前辈"科技报国"的信仰——当我们在分析磁共振影像数据时,其实是在续写那段"磁体里的红色匠心",让每一次仪器的嗡鸣,都成为奏响科技强国征程的音符。

我的宣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学习感悟:

参加此次宣讲活动,我内心深受震撼与触动。从磁共振仪国产化历程中,我真切看到了党领导下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精神。 上世纪80年代,在技术被垄断的艰难处境下,沈允钢等党员科学家秉持科技报国信念,于旧仓库中开启攻坚之路。他们历经十年,实现从0.28T永磁仪到7.0T超导仪的跨越,让国产化率达97%,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

作为生命科学学子,我深刻认识到,实验仪器承载着前辈信仰。我们要传承“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信念,在科研中践行科技报国,为强国征程贡献力量。此次活动让我明确使命,将以先辈为榜样,在专业领域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