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 ,对科学家精神作出全面概括。2021年9月科学家精神被纳入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师生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红色基因”党员宣讲团推出“中国科学家的红色精神”系列微宣讲,今天推送第六期《荒原绽放的科技之花——陈康白》。
主讲人介绍:
张孔孔,女,汉族,2022级生命科学学院中药学专业本科生,
主要荣誉:
荣获中江奖学金
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荣获学业一等奖学金。
主讲原文:
大家好!我今天宣讲的题目是:荒原绽放的科技之花——陈康白。
赤子报国心,铸魂兴邦行。回溯历史的浩瀚长河,总有一群身影闪耀着璀璨光芒。他们,便是中国科学家,仿若璀璨星辰,以其熠熠生辉照亮了国家前行的漫漫长路。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红色精神的璀璨绽放,它如同生生不息的火焰,燃烧着、传递着,每一代都能感受到它炽热的温暖。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它是对祖国最炽热、最深沉的情感,它也是在逆境中挺起的坚强脊梁,是重重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这股力量也是为了我们民族复兴的伟业,是那些默默奉献、鞠躬尽瘁的科研人员的崇高情怀。正是因为有了这股力量,我们的前辈们在新中国的科技征途上,不畏艰难,创造了无数感人肺腑的传奇。他们如同国家的坚实脊梁,同时也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引之光。
此刻,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感受那红色精神的磅礴伟力,汲取砥砺奋进的无穷力量。
陈康白,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先驱者,凭借着自身的卓越才华和不懈努力,踏上了海外求学的漫漫长路。在异国他乡,他置身于先进的科研环境中,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赞誉与尊重,也拥有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团炽热燃烧的火焰,那是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渴望。
“位卑未敢忘忧国”。当新中国的曙光划破黑暗的天际,陈康白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国外的一切优厚待遇。他就像一只归巢的候鸟,怀揣着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穿越重重阻碍,踏上了归国的伟大征程。回到这片令他魂牵梦绕的土地后,他马不停蹄地投身到祖国建设的洪流之中。
1937年的寒冬,延安下了一场大雪,宝塔山下皎洁的一片。这天下午,整个延安都在传递着一条近乎轰动的新闻:从德国哥廷根大学回国的科学家陈康白来延安了!当即,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在窑洞里接见了风尘仆仆的陈康白。
初来延安,延安老百姓的热情和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礼遇,让陈康白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与很多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的进步青年一起,开始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理论。1938年,陈康白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工作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由爱国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伟大改变,同时也完成了由一名化学家到红色科学家的转变。
作为边区少有的“海归”科学家,陈康白在工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为全面改变边区的工业状况,推动边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康白不仅积极发起成立了延安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团体——“边区国防科学社”,还受命组织筹划了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
科技救国志,边区献赤城。1939年,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的成立,融入了陈康白先生炽热而深沉的“科技救国”的伟大理想与宏伟抱负。那段时间,陈康白几乎每天奔赴基层进行调研。在简陋的实验室里,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反复进行实验和研究;在田间地头,他与农民们并肩劳作,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工厂车间,他指导工人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他的身影成为了边区科技发展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激励着无数人为之奋斗。
临危受命,助力边区盐业增产。1940年,陈康白深入盐业生产一线,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调研之旅。他不畏边区艰苦的环境,风餐露宿,与盐民们同甘共苦。在广袤无垠的盐田边,在简陋的制盐工坊里,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仔细观察每一个制盐环节,认真记录每一个数据,与盐民们促膝长谈,深入了解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在他与众人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发现“海眼”,大量增加食盐产量。陈康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边区经济建设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名字,成为边区人民心中的英雄和楷模。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年代,陈康白宛如暗夜中的灯塔,以自己的智慧和奉献,为后来者照亮了前行的方向。他积极参与到新中国的科研事业中,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多个领域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根基。
新中国成立伊始,新生的共和国如同一艘在风雨中启航的巨轮,面临着重重困境。彼时,国内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不堪,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这一严峻局面如巨大的枷锁,严重束缚着国家的发展步伐。然而,就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众多如陈康白一般的科学家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挺身而出,成为了新中国科技发展道路上的坚强脊梁。
在陈康白先生的身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红色精神最初的闪耀光芒。那是一种无私无畏的爱国情怀,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坚韧品质,一种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什么是红色精神在科技领域的生动体现。他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在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漫漫征途中,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传承红色精神,续写时代华章,在学业之途,让我们秉持对知识的渴求,以扎实学识武装自己。在未来工作中,怀抱着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勇挑重担,不惧艰难险阻,以创新思维突破瓶颈,以探索精神开辟新境。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澎湃洪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架桥铺路。谢谢大家!
学习感悟:
通过参与“中国科学家的红色精神”系列宣讲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代代科学家们以他们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红色基因,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又奖掖后学。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和科学追求。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报国的使命。作为学生,我们应学习他们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态度,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报国行动,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