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学者参与的“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西安植物园自然教育基地揭牌暨陕西羽叶报春野外回归资助项目协议签署”仪式在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魏宁,教学副院长张亚妮参加仪式。
仪式上,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邹斌主席介绍了与陕西羽叶报春野外回归项目的合作历程及设立“自然教育基地”的背景和目的,对建立友好关系后的合作交流充满信心与期待。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主任、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科负责人岳明教授对陕西羽叶报春野外回归项目、野外回归生境、野外回归现状进行阶段性成果介绍。他表示,陕西羽叶报春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承载着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生态意义。陕西羽叶报春回归原生地,实现在当地的种群扩大和生态群落重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亚妮副院长介绍了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科的基本情况和多年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强调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学者们参与陕西羽叶报春人工栽培与成功扩繁,是为更好保护陕西特有物种,推动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随后,西安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理事长王辉和西安植物园主任岳明签署“陕西羽叶报春野外回归项目”资助协议,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邹斌主席、西安市植物园岳明主任教授、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魏宁共同为自然教育基地揭牌。
这次合作是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今后,学院将依托自身科研优势,为努力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向好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匿迹百年 秦岭报春使者再次盛开
1904年2月,德国探险家威廉·费尔希纳在秦岭南坡发现了一种美丽的花朵,采集制成标本,根据特征命名为陕西羽叶报春。
这些标本被德国柏林植物园标本馆收藏,却不幸被二战的炮火摧毁,只有手绘线图得以留存。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陕西羽叶报春像是从自然界蒸发一般,直至2006年才再次现身。
如今,发源于陕西秦岭山区的陕西羽叶报春,野外数量稀少,在科研人员的辛苦培育下,开启了“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