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午,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第八十七期“木香学术沙龙”于博望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邀请尉亚辉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进行学术分享,八十多位学部师生参加,报告由院长付爱根教授主持。

(尉亚辉教授分享)
尉亚辉教授从事生物技术和生态毒理学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现任陕西省毒理学会理事长,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此次尉亚辉教授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四十三年实践”为主题,从七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他的科研历程。
在大学刚毕业到选择继续攻读博士这段时间内,先后经历了八年探索时期、艰难转型时期与深造读博时期。
刚毕业时,作为植物生理出身,立即投身于CAM(景天酸代谢)研究,植物碳代谢有C3、C4和CAM代谢途径,他在导师的带领下,专注于CAM代谢途径研究,通过14C同位素标记、放射自显影、红外CO2分析、光合电子传递等实验,发现了一种兼性CAM植物代谢新途径。
在这八年艰辛的研究期间,收获颇多,但当时的国家大环境发生变化,没有钱搞基础研究,同时自己的经济压力很大,于是艰难转型,苦学工艺学,贯通工艺设备,同时拓展经济学,熟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格式内容。之后凭借自己所学在高新区建立了实验室,在各地进行项目转化,建工厂。

(尉亚辉教授分享CAM研究的艰辛与收获)
为了科研需要,尉亚辉教授选择继续读博深造,开启了他白藜芦醇的梦想。读博期间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生产白藜芦醇”研究,项目成功转化到上海。之后继续研究葡萄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白藜芦醇二聚体的酶促合成等项目。
随着科研的深入,又开展了植物口服疫苗、脂联素等项目的研究。植物疫苗(plant-based vaccine)是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与机体免疫机理为基础,生产出的以植物(蔬菜、水果、谷类等)为载体的口服疫苗(oral vaccine)。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又被称为28KD凝胶结合蛋白,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近年来脂联素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备受关注。

(分享对白藜芦醇的研究)
报告的最后阶段,尉亚辉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他目前所做的项目—“草原主要毒害草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基本掌握了我国草原毒害草的种类和分布;初步搞清楚草原毒害草的发生规律;成功研制出牲畜毒草中毒防治药剂,解决了牲畜毒草中毒防治难的生产实际问题,为国家挽回巨大经济损失;并且首次建立毒害草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进行示范与推广,并进行资源化开发利用。

(本次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学术分享报告会圆满结束。他艰苦卓绝的科研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生科学院师生,激励着大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